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规章制度 >> 学校规章制度 >> 正文

北京外国语大学首席信息官(CIO)制度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18-12-06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北京外国语大学首席信息官(CIO)制度

高校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,首席信息官(CIO)机制的探索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信息化正在对高等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,超前推进信息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。高校信息化将引领与支撑教学科研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、校内治理等相关领域的发展。

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开始建立以校长为首席信息官(CIO)的制度。

政策支撑:

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、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联合下发文件–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(讨论稿)中明确指出,“鼓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建立首席信息官(CIO)制度”。

高校要建立由校长牵头的信息化领导机制,并明确一名信息化主管,设立信息中心(或教育技术中心、网络中心)等负责信息化工作的实体部门。建设一支专兼结合、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管理信息化技术服务队伍。根据本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,建设专家团队和技术支持体系,通过设置专职技术服务岗位、信息技术教师兼职、外包服务等形式建设技术服务队伍。

名词解释:

首席信息官CIO(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)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者。他们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技术部门或信息中心的负责人,而是已经进入单位最高决策层的重要官员。首席信息官为单位信息化的推动者,首先因为CIO是进入单位决策圈的角色,有义务对单位的长期发展负责,通过组织起一支专业队伍来完成其使命,而整合外部资源也是其中之一。

其职责负责管理高校的信息。这个信息是广义的,这些信息,应该是指管理信息的整个生命周期,从其产生、传递、分析、存储到最后删除。而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,只是用来管理整个信息生命周期的一个工具。所以,CIO的工作点,应该是如何管理信息,而不是管理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。

职责定位:

战略层面:CIO的职责是挖掘高校的信息资源、制定高校信息化战略、为高校信息化合理布局、评估信息化对高校的价值等。信息资源规划是CIO的首要职责,信息化的第一步应该是信息资源规划而不是产品选型。

执行层面:负责信息流、物流、资金流的整合,完成信息系统的选型实施,收集研究高校内外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。

变革层面:协助高校完成业务流程重组,运用信息管理技术重建高校的决策体系和执行体系,同时要对信息编码和商务流程统一标准。

沟通层面:安排高校信息化方面的培训,发现信息运用的瓶颈,观察研究高校运作中的信息流及其作用。协调沟通上下级关系,打造优秀的IT团队。